新闻详情

落后标准绑架中国乳业谁才是拍板敲定者?

日期:2025-05-01 05:08
浏览次数:1662
摘要:

落后标准绑架中国乳业谁才是拍板敲定者?一边是大企业需要的标准,一边是国内奶源七城散养的局面,政府决定艰难。
乳业新国标引发多方质疑,从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关键性指标在*后一刻被推翻再到专家要求公开乳品新国标起草过程,舆论将对乳业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全部转嫁于大企业。然而,大企业真的是绑架农业部和卫生部的幕后黑手?
问题一:大企业起草标准究竟对不对?行业**标准由行业大企业起草讨论稿在中国乃至全**都是如此。在国际上,计算机系统制定标准不能缺少微软(微博),雀巢等乳业巨头也会参与很多国家标准的制定。不过,*终的标准仍需国家相关部门拍板敲定。
问题二:大企业会因为降低标准获利吗?区域小企业在某些标准上确实低于大企业,从商场的产品包装上蛋白质含量等各项指标上,消费者就可以清晰地判别。提高标准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对大企业来说,行业壁垒的提高,他们则更具控制市场的能力。
问题三:谁决定新国标成为***低”?一位参与国标制定的专家曾表示,在倒数**次的讨论稿中,制定的标准是国际通用标准:*高菌落总数50,而在*后一次会议上,标准却突然变成“200。这位专家指出,事实的真相是:一些小企业在某省行业协会的带领下向卫生部表示,标准太高他们受不了。不过,这样一条颇具意味的消息*终淹没在了一片大企业无良的骂声之中。
 “‘新国标究竟如何形成,这段过去仅仅一年的历史,竟然在不同市场参与者眼中成为完全不同版本的罗生门。然而,常识和逻辑是人们判定事物的*好武器。显然,在*后时刻能够修改、真正修改乳业新国标的不可能是大企业,而是负责制定国标的行业主管部门。政府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中国目前的奶源局面是七成散养,一家一户的农民难以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上提升,于是不得不降低标准迁就落后的养殖技术,这是一个艰难决定”——虽然这样的行为逻辑既是对公众健康的不负责任,更是导致行业继续保持在落后水平上的一个负向激励。
作为一个产业链极长、社会关联度极广,而产业自身又极为脆弱的特殊行业,乳业在全**的发展,都与所在国的国家政策紧密相关。如何通过政策、资金、财政扶持等杠杆来使得一家一户的农户能够被逐渐整合成为牧场,在乳业**国家都是政府及主管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历史任务。而这些,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积累和扩张,是很难完成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政府直到今天依然对行业进行大量扶持和补贴。中国作为一个奶业资源并不发达、成本相对于国际水平高很多的国家,奶业要发展,政府的工作要做很多,但*不是降低标准。
乳品企业面对的这样一个悖论,恰恰是新国标迁就落后生产和养殖水平所带来的结果,也是新国标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危害的一个预警:一个落后的标准绑架了整个行业,*终,政府的姑息产生负激励,造成了公众、企业、政府公信力的多重损失,于是,*后的胜利者出现了,那就是在大洋彼岸觊觎中国本土乳业市场多时、正以汹涌澎湃的姿态涌入中国的洋奶粉与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