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PM2.5减排人人都有责任
日期:2025-05-01 08:40
浏览次数:1583
摘要:
PM2.5减排人人都有责任。“将PM2.5纳入环境监测指标,这肯定是社会的进步,后续对PM2.5治理,会给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能源经济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政府企业公民都有一份责任。”
3月6日上午,国内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参加十一届国内人大五次会议安徽团分组讨论时表示,公众对PM2.5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PM2.5来自每个人,政府、企业、公众对于PM2.5的治理都有责任。
A揭开PM2.5的“神秘面纱”
“PM2.5”无疑成为本次国内两会的热点词汇,可是对于PM2.5,很多人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吴存荣在分组讨论现场做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释,诸如赶上大风天气,建筑扬尘被风吹起来,这个时候测试PM2.5就是不合格的。
吴存荣还表示,同样都是PM2.5的数据,但是吸附了有害物质的PM2.5和没有吸附的PM2.5,对人体的危害是不一样的,“合肥的PM2.5主要来自建筑扬尘,但是对人体危害*大的是工业污染带来的PM2.5。”
“对PM2.5进行监测,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标准,事关老百姓身体健康,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吴存荣表示,在我们面对PM2.5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性客观的态度。
B看到治理PM2.5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吴存荣看来,将PM2.5纳入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其目的决不在于将数据公之于众,“数据发布了,后续接着就要有治理的措施。”
对PM2.5的治理,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诸如美国洛杉矶,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治理PM2.5,70年过去了,依然不能**天天都达标。”
吴存荣提醒公众注意PM2.5治理所带来的背后的深刻变革。诸如,如果按照目前的工业排放标准,PM2.5显然不能达标,那么就意味着从国家层面要提高工业排放标准;再比如,燃煤肯定会带来PM2.5排放的超标,如果全部改用天然气,那将带来能源结构的变化。
对于后续的治理措施,吴存荣用问句的形式传递PM2.5治理的长期性,“我们思想上准备好了没?配套措施准备好了没?相关技术准备好了没?”
C减少环境污染一直是合肥的“追求”
“合肥这几年一直严格把控空气质量关,在工业生产方面,执行比国家排放标准更高的标准;从2008年开始,合肥市的各单位一律不准使用锅炉,改用天然气;合肥的出租车已经全部实现‘油改气’,三分之二的公交车也已经改用天然气做燃料;在建筑工地上,要**‘黄土不上天,垃圾不入地’,定期洒水。”
吴存荣简要介绍了合肥在几大方面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努力,“就在上个月,合肥在国内率先给汽车贴上黄绿标,排放不达标的要逐步淘汰。”
吴存荣还为现场的代表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初马牌轮胎想要落户合肥,这家德国公司生产轮胎使用的化学合成剂,气味比较重,工厂周围都不适合人居住,并且这家公司所使用的燃料都是煤。
项目谈判过程中,合肥市坚持要求马牌轮胎使用生物合成剂,基本没有异味产生,并且要全部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就因为这些条件,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项目会‘黄’了,后来一向严谨的马牌还是‘意外’按照我们的要求严格来做的。”吴存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