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正式强制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强制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与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新标准强制执行后,我们的饮用水是否就能真正做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众营养发展中心饮用水产业委员会主任李复兴介绍说,该标准于2006年颁布,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与1985年的旧版国标相比,新国标的指标由35项提高到106项。
由绿家园主办的“饮水**”专家与媒体对话会日前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已颁布5年之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7月1日起开始正式强制执行的问题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我们的新标准已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吻合。”李复兴表示,新标准*大的特点是与国外标准相接轨,农村饮水标准与城市饮水标准相接轨。然而,当面对“新标准的执行能否真正确保饮用水**”的质疑时,与会专家并未表现出太多的乐观。中国**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凌波认为,目前我国饮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源头水质差、处理工艺落后。
以北京为例,绿家园志愿者王京京从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对北京市主要河流水系水质开展的实地调查显示,近年来,北京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五大水系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东南地区河流水质几乎都是劣V类。
调查结果中引人注目的是,官厅水库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京密引水渠中的水则出现铅含量升高的现象。“近20年来,北京市自来水的水质在逐年下降,污染指标在增加。”经常监测北京市自来水的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赵飞虹坦言。
而在自来水处理工艺方面,我国仍显落后。凌波介绍说,中国90%以上的水厂仍在采用沉淀——加药反应、混凝沉淀——过滤——**——输配水的净水工艺。“该净水工艺沿用了数十年,虽然局部有所改进,但原理和功用大抵不变。”凌波说,而由于水源的持续恶化,许多水厂不得不加大液氯的使用量来净化水质。“这种沉淀加**的工艺只能对**和微生物起作用,以此杜*传染病,但对于有机物、化学物、重金属等却无能为力。”凌波表示。
据了解,目前90%的水厂只能对物理污染和微生物污染进行净化处理,而无法对化学污染,诸如农药、杀虫剂、重金属、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及其他有害**,进行深度处理。此外,自来水输送环节的清洁保障同样是一个难解之题。目前,自来水的**隐患很多都来自输配水管道的二次污染。虽然国家已下大力气改善供水条件,但浩大的输水管网改造工程*非短时间内就能奏效。
凌波认为,尽管饮用水新标准已于2006年年底出台,但相对于国外的高频率检测,国内自来水往往通过相关部门低频率的检测,就可以被贴上“达标”的标签,顺利进入城市供水管道。同时,新标准出台后,由于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改造,自来水公司的技术投入增加,这将导致水价上涨,进而对水业格局、水权分配等带来冲击。“《标准》发布至今,研究虽作了不少,但工程层面的行动却非常欠缺。县级以上的城镇中,约一半以上甚至至今还未能达到1985年的标准。”凌波介绍说,西部一些小城镇的水厂缺少**和检测设备,因此出厂水水质基本只能取决于水源的状况。
而根据新标准的时间表,到2015年,各省(区、市)和省会城市106项指标要实现全覆盖。对此,赵飞虹认为,要解决饮水**问题,*关键的是应当对水源进行保护,建立起水源的**保障体系、城市供水**保障体系以及家庭饮水自我**保障体系。李复兴则建议,应制定“饮水**法”及“健康水标准”,政府还要定期公布地方的自来水合格率,以增加信息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