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講述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打造綠色、親近生活、智能發展——上海世博會講述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正如1889年巴黎世博會**了汽車時代、1970年大阪世博會宣告信息時代來臨、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預示了生態時代一樣,**以城市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在多方位、高容量、*意性展示高新科技的同時,也向人們透露著未來科技的走勢。
遊弋於本屆世博會的科技“T台”,“綠色”、“親民”和“智能”給觀博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為人類營造綠色生存環境,如何讓科技更貼近生活,如何為人類社會發展融入更多智慧,既是上海世博會探討的問題,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
未來科技一片“綠”
如果為上海世博會選一個代表色,非“綠色”莫屬。以節能、環保、低碳為主旨的綠色科技在展會上大放異彩,在展現科技對環境改善的巨大潛能的同時,也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在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全人類的共同呼聲,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綠色理念幾乎滲透到了**科技研究領域,如果一項新理念、新科技有不環保之嫌,必定冇有發展空間,可謂“不綠不科技”。在集結全球高新科技的上海世博會,綠色科技無處不在:世博園區大麵積使用太陽能;園區內公共交通“零排放”;運用形形**環保建築新科技的各國場館和特色建築;經物理和生物技術淨化的黃浦江水和雨水用於園區綠化澆灌;各種新奇、可再生或可降解的生活器具和用品……
世博會曆****個城市*佳實踐區更集中展示了全球80個城市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案例。上海案例館“滬上·生態家”,西班牙的“竹屋”、“空氣樹”,德國的“被動房屋”,英國的“零碳館”等等,低碳、節能、環保的綜合設計唱響了多數案例的“主旋律”。
這些技術無論是尚處理念階段,還是已轉化為現實,都闡釋著“崇尚綠色、注重環保”的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昭示著綠色技術將成為科技發展的熱點和亮點。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座城市的綠色交通出行方案,冇有綠色科技的支撐,未來人類生活就不可能擺脫汙染、交通擁堵、能源短缺等“頑疾”。
親近生活添便利
上海世博園裡的每一輛車、一根線,甚至一塊磚、一根管道都蘊藏著**的高科技成果,仿佛在告訴我們,一項項科技**就是未來實實在在的生活。
曾經“冰冷”的機器人在上海世博會上有了更多“表情”,它們五花八門,各懷*技,有的能說會跳,有的會吹拉彈唱,有的能做家務,還有的能完成艱苦的救援任務。不誇張地說,人和機器人共存的時代已經開始,借助機器人技術,人類將迎來質量更高、更綠色的生活。
以色列館的小明星——“膠囊內鏡”告訴你一個無*、無痛的醫療時代即將到來。這粒長26毫米、寬11毫米、重量不到4克的新型體檢儀器能對人體消化道進行全程檢查,目前已能檢測出42種**。類似的還有能進行10項尿檢的抽水馬桶、家用中醫數字化四診儀、通過唾液檢測腫瘤的技術等等,越來越多人性化、精細化的現代醫療技術已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
此外,能辨彆“冒牌”食品的脫氧核糖核酸檢測法;可知食物產地的同位素分析法;能滿足各類合理建築布局的移動之家;能幫助盲人駕車的移動網絡……這些以往不被常人熟知的高新科技已經、正在或即將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讓普通人隨時感受高新科技的魅力,儘享科技生活之便。
助推發展融智慧
上海世博會是一屆“聰明”的世博會,聰明源於那些智能化的**科技。這些智能化科技將以本屆世博會為契機,融入人類發展進程,而為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智慧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大目標。
從世博園區內4G移動通信技術、門票RFID技術等*新信息科技的實際應用到智能家庭中央控製解決方案;從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到可通過動作進行直觀操作的智能“生活牆”;從可提供**出行“貼身管家”式服務的“一體化天氣技術(METNET)”到“智能城市”計劃,上海世博會儘顯智能化科技為我們生產和生活貢獻的種種智慧。
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新技術將成為科技發展的主流。小到智能手機、智能家居,大到智能政務、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氣象服務……無不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不斷*造著集“智慧生活之美”於一身的人類社會發展新模式。
上海世博會**推出了“網上世博會”,正如互聯網使世博會這個159歲的“老古董”重新煥發“青春”一樣,越來越“精明”的智能化科技將使曆史更為悠久的人類社會更具活力,更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