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外貿微利化已成常態 外貿企業負重前行
“目前外貿形勢複雜多變,醫藥外貿微利化已成常態 外貿企業負重前行。”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表示。在廣交會醫保展開幕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彙率突破6.5,這對已經過一輪原料藥上漲、成本上升後,平均利潤率一降再降的醫藥外貿企業而言,“微利”已經成為其不可避免的經營常態。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數據,年初以來,我國醫藥外貿繼續保持回升勢頭。今年一季度,我國醫藥對外貿易運行平穩,整體上延續了2010年以來的增長勢頭,進出口額達162.24億美元,同比增長41.07%。其中出口101.19億美元,同比增長38.13%。而從企業的訂單來看,一季度,國內藥企出口在手的長單執行情況良好,但目前國際新訂單則呈小額化、短期化常態。
第109屆廣交會訂單中短單比重持續上升,中短訂單占比達90%,長單僅占10%,顯示采購商對後市仍存疑慮,下單謹慎;同時出口企業亦擔心政策調整和成本上升,不敢接長單。據大會統計顯示,本屆醫保商品訂單共計3353件,中短單合計達2678件,長單僅675件。
勢頭回穩但挑戰仍存
“受自然災害和國內通脹,原材料、物流、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影響,我國醫藥外貿企業依然處於微利化狀態,走出去和轉型升級缺乏有效政策和資金支撐,麵臨較大挑戰。”醫保商會會長倪如林指出,當前我國醫藥外貿還麵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困難與問題。
據醫保商會近期對重點企業外貿經營情況專題調查的結果,現階段,我國醫藥外貿麵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生產要素價格上漲過快,出口成本持續上升;出口利潤微薄,不利企業轉型升級;貨幣貶值成為威脅世界經濟複蘇的新風險。
調查發現,大部分企業都將原材料價格上漲列為製約出口的首要因素。以一次性耗材為例,據企業反映,今年以來,該行業的主要原材料——塑料的價格已累計上漲了15%,而該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僅為20%。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嚴重擠壓了企業的議價空間。此外,在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同時,還伴隨“招工難”的問題,使勞動力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凸顯。
調查顯示,目前有56%企業的利潤率在5%以下,其中20%企業利潤率僅為1%。儘管大部分企業均對2011年外貿業務持樂觀態度(72%、76%),但利潤率持續在低水平徘徊仍明顯製約了企業的市場開拓、轉型升級和技術開發能力。
“我國醫藥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業集中度低的情況尚未根本改變。”倪如林指出,截至2010年底,我國擁有醫藥出口企業32561家,其中出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4666家,占14.3%;進口企業16210家,其中進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1676家,占10.3%。眾多中小型醫藥企業多處於微利生存狀態。這些企業自有資金少,而我國出口政策支持體係尚不完善,相關資金和稅收支持不到位,企業出口轉型升級麵臨很大困難。
此外,今年一季度以來,歐元走勢強勁影響美元走弱,從而導致美元指數持續走軟,推高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中間價。儘管企業普遍對於人民幣漸進升值有所預期,並且采取了一定的風險控製措施,但是效果卻不儘人意。調查顯示,32%的企業表示難以承受人民幣繼續升值,另有48%的企業稱,其對升值幅度的承受範圍僅為1%~3%。人民幣每升值一個百分點,就有76%的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利潤下降,降幅*高的達20%以上。
“長期來看,人民幣將處於升值趨勢。”廣交會業務辦主任文仲亮表示,彙率問題既是老問題也同樣麵臨新變化,一方麵顯示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和實力增強表現的必然性,另一方麵也說明歐美受金融危機影響仍未消解。
外貿形勢日愈嚴峻
近年來,主要出口目的地監管政策的愈加嚴格,以及國外對華貿易救濟措施呈上升趨勢,亦成為我國醫藥外貿企業經營不可回避的難題。
2011年,我國中藥企業將在諸多主要市場遭遇技術性壁壘的多重阻力,中成藥出口很可能陷入困境。”醫保商會中藥部任芳表示,今年以來,我國中藥企業麵臨著更為嚴峻的國際市場準入門檻:中國香港於2010年底**實施《中醫藥條例》;《歐盟傳統草藥法令》過渡期即於今年5月終結;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注冊緊縮,以及美國、日本等對保健品和植物提取物產品提出的新注冊要求和有關進口國提高農藥殘留標準。
此外,今年一季度,我國醫藥產品還遭遇了4起國外貿易摩擦案件。近4個月以來,我國醫藥產品遭遇的貿易救濟案件總量已超過2009年和2010年發案量總和。截至2011年3月底,有2起往年對華貿易救濟案件公布了終裁決定,分彆是印度對我青黴素工業鹽及6-APA反傾銷調查和阿根廷對我一次性注射器反傾銷調查。
醫保商會信息法律部主任官寧雲介紹,這些案件呈現四個特點:一是涉案產品出口金額較高,其中歐盟對我酒石酸日落複審案涉案金額約為2400萬美元,印度對我病員監護儀反傾銷調查預警涉案金額達到1600萬美元。二是調查主體集中在傳統醫藥市場,說明我國與相關國家在涉案產品方麵由於長期激烈競爭,或即將展開貿易博弈,導致貿易摩擦發案率短期內迅速飆升。三是涉案產品呈多樣化趨勢。除傳統的大宗原料藥以外,病員監護儀、二氟核苷(一種****藥)和分娩模擬器等我國部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多項國際**高新技術醫藥產品也成為調查案件的新目標。四是多家國內龍頭企業涉案。包括深圳邁瑞、上海弘聯、江蘇豪森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均被列入被告名單。
“我國醫藥企業目前所處的外部環境中各種不確定因素,對企業的發展經營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希望有關部門儘可能實現貿易促進政策的穩定化和機製化,幫助外貿企業加快轉型,調整結構,找到新的增長點。”醫保商會綜合部主任許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