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輔料使用塑化劑合法引擔憂
藥品輔料使用塑化劑合法引擔憂。台灣“塑化劑”風波從飲料、食品擴展到保健品和藥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緊急暫停銷售兩種含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的保健品,並對多家企業進行了查處。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在我國製藥領域長期使用,現行《中國藥典》已將其列入藥用輔料範疇,部分消費者對此表示質疑。專家建議儘快啟動風險排查,保障用藥**。
香港衛生署6月9日發表聲明,經化驗發現來自法國的兒童用***“安**”含有80%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簡稱DIDP),是歐洲食物接觸物料含DIDP指定遷移量上限的兩倍,要求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回收相關藥品。
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公關部馬媛告訴記者,“安**”在內地市場也有銷售,但目前還冇有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檢測通知。
複旦大學藥學院藥劑學教研室主任王建新介紹,在我國,藥品薄膜包衣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情況並不少見。固體製劑中的片劑需要包衣材料,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可以讓包衣材料迅速成型,增強衣膜的柔韌性和強度,改善衣膜對底物的黏附狀態,還可以調節包衣膜的釋藥速率。
記者查閱2010年版《中國藥典》發現,藥用輔料目錄明確將“鄰苯二甲酸二乙酯”列為合法的藥用輔料,並對其形狀、鑒彆、含量測定方法等作出詳細說明,但冇有規定使用限量。
“塑化劑”事件發生後,衛生部於6月1日發布公告,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第六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部分消費者對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在食品中被禁用,在藥品輔料中屬合法使用”提出質疑。
上海市民陸怡認為,藥品的**性要求應該比食品更高、更嚴,這次在香港、台灣被召回的“安**”是兒童用***,即便其危害性目前尚不能完全確定,但從風險防範和保護少年兒童健康的角度出發,有關部門也應當有所行動。
我國對“塑化劑”藥用風險評估不夠
中投顧問研究員向健軍認為,此次“塑化劑”事件的涉及麵廣,負麵影響大,容易動搖消費者對食品、藥品**的信心,對相關行業及企業造成衝擊。
據藥學專家分析,目前我國的藥品包衣薄膜技術大多來源於歐洲,很多技術和原材料都直接從國外進口,由我國自主進行的對包衣等藥用輔料的研究比較欠缺。
王建新說,到目前為止,國內專門針對“塑化劑”用於**包衣中的**性研究仍屬空白。尤其是諸如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使用量達到多少,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以及相應檢測方法和標準等具體問題,都缺乏係統性研究。
原上海**研究所副所長沈競康認為,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具有相似作用且無毒的替代品並不少,例如檸檬酸二乙酯,此外一些農作物、乳酸等原材料也都可以加工製作成替代品。雖然對於企業來說成本可能會更大一些,但產品的**性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