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問題奶粉進入市場,乳品監管人員有脫卸不了的責任

日期:2025-05-25 07:38
瀏覽次數:1300
摘要:

近年來我國乳業食品多次遭到打擊,讓人覺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近日進口奶粉也被曝大多數都是貼牌奶粉,中國乳品的監管曾被業內人士指責“內緊外鬆”。在法律上加以嚴管,同時更應該加大乳品分析儀的推廣力度,多管齊下防範問題奶粉危害寶寶健康。

嬰兒奶粉牽動無數父母的心。國產奶粉不可信,“洋**”也造假,一時間攪得大家惶惶然,對食品**的信任再次降到冰點。貼牌生產的情況近年來在奶粉行業已泛濫成災,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何以相關部門一直冇有補上監管的漏洞,讓它從一個小窟窿擴大到無底洞,導致“施恩奶粉造假”、“美素麗兒摻雜過期奶粉”等新聞不斷出現?這些出現問題的“洋**”還隻是滄海一粟。按照央視的調查結果,目前國內100多個“洋**”中,有80多個都是與施恩、美素麗兒一樣的貼牌產品,其中有多少問題尚未發現,存在多少**隱患不得而知。

中國乳品的監管曾被業內人士指責“內緊外鬆”:本土奶粉檢測64項,風險監控幾百項,國外進口的能檢測20項就不錯了,對製造商連*基本的許可認證都冇有。施恩奶粉事件曝光之後,當地質檢部門回應,他們“很難判斷”奶粉是否完全是進口奶源;當地工商部門則表示,他們“冇有義務”對產品標出的“****進口”進行核實與檢查。法律法規存在漏洞,導致職責不明固然是客觀原因,但監管部門如此回答,著實讓老百姓寒心。在食品**的監管上,相關部門屢屢處於被動,與這種“事不關己”的心態有很大關係。由於監管不力,中國的食品**近乎演變為一場災難。雖然每次事件後,相關部門加快了反應速度,但往往為時晚矣,對老百姓的傷害已經造成,不僅是肉體的,更是精神的,對中國乳業的集體不信任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中國有89%的消費者,因為“外國的牛生在藍天下”而選擇“洋**”奶粉,當他們得知這可能隻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臆想時,今後還能夠相信什麼?

打擊貼牌奶粉並不難,隻要國家質檢總局、衛生、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職責分明並恪儘職守,形成“有效監管、失管必問責”的完善機製。《問題奶粉進入市場,乳品監管人員有脫卸不了的責任》由上海旦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整理,轉載請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