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我國紫外分光光度計技術在國際上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日期:2025-05-25 00:58
瀏覽次數:996
摘要:
上海旦鼎8月22日訊: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實驗室儀器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例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如今,我國在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和儀器的製造方麵都已在國際上達到一定的水平。
1852年,比爾(Beer)參考了布給爾(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發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層厚度相等時,顏色的強度與呈色溶液的濃度成比例,從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論基礎,這就是有名的比爾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將此理論應用於定量分析化學領域,並且設計了**台比色計。到1918年,美國國家標準局製成了**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此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經不斷改進,又出現自動記錄、自動打印、數字顯示、微機控製等各種類型的儀器,使光度法的靈敏度和**度也不斷提高,其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從問世以來,在應用方麵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上,促使分光光度計儀器的不斷**,功能更加齊全,使得光度法的應用更拓寬了範圍。它主要應用於冶金、機械、化工、醫療衛生、臨床檢驗、生物化學、環境保護、食品、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生產,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特彆適合對各種物質進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目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已成為人們從事生產和科研的有力測試手段。
目前,我國製造出的紫外分光光度計在國際上的水平顯著提高,也期待我國的紫外分光光度計會有更好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我國紫外分光光度計技術在國際上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上海旦鼎整理,轉載請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