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綠色理念,建設綠色國土
中央*近審議通過《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綠色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並列為“新五化”。
**踐行綠色化,首要的是要樹立綠色理念。由於人們缺乏綠色理念,自然生態中的綠色正在不斷減少,森林被破壞,濕地被圍墾,生物物種滅*。
綠色的不斷消失,給人類帶來了一係列危機:土地沙化。我國黃河流域曆**茂密的森林變成了今天的黃土高坡,自然災害頻發。下三天雨就要防汛、出三天太陽就要抗旱的景象不時出現。2010年發生的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造成1700多人遇難。史料記載,舟曲曆**森林覆蓋率高達67%,曾有“塞上江南、甘肅揚州”之美稱,近50年來森林遭到超限度破壞,森林覆蓋率一度降到20%。生態環境不堪重負,一場大雨便成了壓垮駱駝的*後一根稻草。
全球性的水荒。森林、濕地是天然水庫。科學研究表明,每公頃森林可涵蓄降水約1000立方米,我國可用淡水資源90%以上維係在濕地之中。由於森林和濕地銳減,盛水的“盆”越來越小,自然界的降水存不下、留不住,由此造成全球60%的陸地淡水資源不足,包括我國在內,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
生物多樣性銳減。森林和濕地是生物多樣性的*大儲存庫,地球上生物物種有一半在森林和濕地中棲息繁衍,與森林破壞、濕地退化伴隨的是物種消亡。每一個物種,都可能是幫助人類破解某個難題的“救星”。如果物種繼續滅*,人類將冇有未來。袁隆平利用野生稻對現有水稻進行雜交改良,為全球糧食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從銀杏樹中提取的**心腦血管**的黃酮,從紅豆杉樹中提取的**物質紫杉醇,其價值都超過了黃金。
綠色國土是人類生存之基。目前,我國有174萬平方公裡的沙化麵積、356萬平方公裡的水土流失麵積。也就是說,我國國土的近1/5不宜人居、約1/3不宜生產。形成這些“黃色國土”或“灰色國土”的首因是森林銳減。當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21.63%,人均森林麵積僅為1.97畝,遠遠低於全**森林覆蓋率31.8%、人均森林麵積9.3畝的平均水平。不敢想象,如果森林繼續減少、國土繼續沙漠化、水土繼續流失,13億中國人將來在哪裡立足?
綠色化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處處尚綠、時時護綠、人人植綠,生態空間、生活空間、生產空間就會山清水秀,廣大人民就能共享綠色化的詩意生活,中華民族就會走向綠色化的新時代。樹立綠色理念,建設綠色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