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需要注意:短期產品不宜頻繁倒騰
投資者需要注意:短期產品不宜頻繁倒騰
近年來,銀行發行的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產品大行其道,不僅數量激增,預期收益率也節節攀升。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都存在發行期和回款期,理財資金此時處於閒置狀態,收益很低甚至冇有收益。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產品倒騰得越多,則資金的閒置時間越長。*後算下來,實際收益很可能不如守住一隻期限稍長的產品。
發行期隻有活期利息例如,一款7天期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發行期為3月28日至31日,起息日為4月1日,到期日為4月8日。在發行期的4天時間裡,理財資金處於閒置狀態,銀行通常隻付給活期利息,目前年利率為0.4%。縱觀市場上的產品,發行期存在不小的差異,投資期限如果為7天,則發行期一般在4天左右;投資期限如果為14天,則發行期一般在5天左右;投資期限如果在1至3個月,則發行期在7至14天之間。
那麼,為了避免資金閒置,投資者是否可以趕在發行期的*後**才把錢挪過來購買該產品?能否在上一款產品到期後,趕在下一款產品發行期的*後**去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目前高收益的超短期和短期產品供不應求,往往在發行首日銀行一開門就被“**”,投資者隻有趕在**時間**才有可能買到。這意味著,投資者必須承受發行期的低收益。
回款滯後期*長有5天對於贖回過基金的投資者而言,對T+N的回款限製一定不陌生。基金投資者在發出贖回指令後,資金在數個工作日內才能到賬。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這種情況。產品期滿後,理財資金本息的返回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仍以上述產品為例,其合同規定,銀行在到期日後3個工作日內支付本金和收益,而到期日至支付日之間不計付利息或收益。也就是說,到期日並不是還款日,中間存在一定的滯後期。資金在還款期處於完全的閒置狀態,連活期存款的收益都冇有。需要注意的是,還款期按工作日計算,如果中間遇上周末,還款期*多可能會拉長到5天。
通常,銀行理財產品的回款期為2至7天,主要視產品的設計和中間的操作環節而定。就銀行的實際操作而言,還款期的限製一般不是有意刁難投資者,因為銀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對產品進行清算,尤其是涉及到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中間環節會更長。例如,掛鉤型產品和信托型產品還款期一般比較長。
收益率被閒置時間攤薄如果投資者熱衷於購買超短期或短期理財產品,資金不斷在這些產品之間倒騰,但購買的甲產品到期後,很可能要等幾天才能購買乙產品,資金在產品之間出現閒置。
有媒體報道稱,某投資者半年時間先後買了8款超短期理財產品,每款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超過4%,個彆甚至超過6%,但半年下來的*終收益,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直接購買一款半年期產品。原因在於,在半年時間裡,其資金的閒置時間長達一個月。
儘管超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由於期限很短,資金閒置時間對*終收益的攤薄效應很明顯。期限較長的產品雖然也存在資金閒置時間,但由於理財期限較長,攤薄效應並不明顯。
綜上所述,頻繁倒騰超短期和短期理財產品可能得不償失。儘管為了規避持續加息的風險,投資者有必要將資金保持一定的流動性,但也不宜流動得太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