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外商投資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相關報道,航空、航天、汽車、摩托輕量化及環保型材料研發與製造,汽車動力電池專用生產設備的設計與製造,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高技術綠色電池製造,以及基於PIv6的下一代互聯網係統設備、終端設備、監測設備、軟件、芯片開發及製造,等等。
業內人士表示,鼓勵外商投資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在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引發“鯰魚效應”,不僅是在資金上,更能在技術上、管理上、經驗上有效促進我國產業升級,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轉型
經濟學上,“鯰魚效應”指通過引入強勁的競爭對手,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
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言,*重要的載體是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產業更替更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麵。因此,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體係向更**化演進,是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
而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來看,投資一直以來都是製約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何建立持久、有效的投入機製,是新興產業發展中麵臨的主要難題。此前,政府提出,要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此次,引入外商投資,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穩定的資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就曾表示,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麵臨諸多體製、機製製約,既有原有計劃經濟體製和政策弊端的影響,也有新技術給現有管理體製、機製帶來的挑戰。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後危機時代”的新寵兒。美國、日本、歐盟等早已將注意力轉向新興產業,並給予****的強有力政策支持。
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轉折點,各國紛紛啟動醞釀已久的新技術產業化以化解危機,很多國家都製定了麵向第四次科技**的產業計劃。美國主要強調新能源、乾細胞、航天航空、寬帶網絡的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期待著以新能源**作為整個工業體係新的標誌性能源轉換的驅動力。日本把重點放在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太陽能)等新興行業。英國啟動了一項批量生產電動車、混合燃料車的“綠色振興計劃”。德國重點發展電動汽車,計劃儘快實現鋰電池的產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