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新標準允許大米添加防腐劑**存隱患
專家稱新標準允許大米添加防腐劑**存隱患
業內專家稱大米被列入允許添加防腐劑,可能會有人“鑽研”以改變保鮮工序
麵粉剛走出增白劑的陰影,大米又再次引來關注。
昨日,有匿名的糧食係統內專家反映,新版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簡稱“新標準”)中,大米被允許添加包括防腐劑在內的三種添加劑。該專家認為,大米使用防腐劑在工藝上並無必要,按照《食品**法》應該撤銷。
三種物質包括防腐劑
上述專家所指的三種添加劑分彆為澱粉磷酸酯鈉,功能為增稠劑;雙乙酸鈉,功能為防腐劑;脫乙酰甲殼素(又名殼聚糖),功能為增稠劑、被膜劑。
根據新標準,澱粉磷酸酯鈉使用的範圍是糧食和糧食製品,包括大米、麵粉、雜糧、塊根植物、豆類和玉米提取的澱粉等(不包括原糧及07.0類焙烤製品),用量為“按生產適量使用”。
雙乙酸鈉在大米中的*大使用量為0.2g/kg,但殘留量要小於等於30mg/kg。殼聚糖在大米中使用量為0.1g/kg。
尚未發現有企業添加
該專家介紹說,雙乙酸鈉是防腐劑,在查找有關資料時,冇看到國際標準或外國標準裡可以用在大米裡的情況。
之前有往大米裡添加香精或食用油的情況,但都已被禁止或嚴厲打擊。現在大米很乾淨,“冇聽說過有大米企業添加雙乙酸鈉等這三種添加劑的情況。”
長期從事大米研究的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教授周顯青也認為,新標準“無法理解”。在他接觸的大米生產廠家中,也冇有用到這三種添加劑的。周顯青說,一是冇有使用必要,二是增加了廠家成本。
允許使用將埋下隱患
“大米是我國主糧,也都是食品原料,其中允許使用添加劑,應十分慎重。”上述糧食係統內專家說:“食品**標準允許使用,這無異埋下了隱患。”
根據《食品**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範圍”。之前,即因無技術必要而撤銷了麵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
從**健康的角度,大米一旦被列入允許添加防腐劑,就可能會有人去“鑽研”,可能有人想到不去控製水分進行保鮮。“糧食應該回到它的天然屬性。對添加劑的使用,應該寧缺勿濫。”周顯青表示。
■ 新聞主角
三種添加劑大揭底
解讀人:河南工大糧油食品學院教授周顯青
雙乙酸鈉——本身是防腐劑,比較**。但根據目前掌握的技術,用乾燥的方式就可以讓水分降到**儲藏水平,微生物很難滋長,正常情況下大米的保鮮在三個月到半年冇有問題。
殼聚糖——本身是增稠劑、被膜劑,大米加工成本高,利潤又低,所以實際生產中很少使用。糧企有可能將其用於大米表麵的被膜或拋光,給大米表麵覆一層膜,就像是水果包上了保鮮膜一樣,但是這種物質成本高。目前大米的拋光技術,能使表麵非常好,冇必要使用添加劑。
澱粉磷酸酯鈉———本身是一種澱粉的變性產品,有吸水的作用,成本較高。可能用在大米製品譬如湯圓、米粉等。
■ 商家舉措
昨天,海底撈16家門店正式“亮鍋底兒”,公示10種食品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成為北京頭個公示食品添加劑的餐飲企業。
按照北京市衛生局的要求,本月底前,自製火鍋底料、自製飲料、自製調味料的餐飲單位應向衛生監督部門備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並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單上予以公示。對於不公示者,將責令整改。同時,對故意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餐飲單位一律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不僅要行政處罰,還要交給公安部門進行刑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