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外貿依存度較高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

日期:2025-05-07 07:57
瀏覽次數:2205
摘要:

外貿依存度較高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與貿易規模取得長足發展,貿易總額逐年上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明顯的推動作用。但同時,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一、我國外貿依存度現狀
 ()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融入國際社會的程度日益加深,對外貿易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國進出口貿易額從2001年的5096.50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萬億美元,伴隨著對外貿易規模的持續擴大,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逐步增高,除2009年,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外貿出口下降、外貿依存度降低外,總體的外貿依存度在逐年增長,從2001年的0.44連續增加到2007年的0.70,雖然2008年略有降低,但也達到0.60。總體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是逐年增長的。
 ()東部地區外貿依存度高於中西部地區
為便於分析,本文在東中西部地區分彆選擇山東省、安徽省、青海省作為代表。2008年,山東省GDP31072.06億元,進出口總額為1581.4億元,外貿依存度為0.358;而安徽省、青海省的GDP分彆為8874.17億元和961.53億元,進出口總額分彆為1416.64億元和48.43億元,外貿依存度則分彆為0.160.05。可見,我國外貿依存度在地區間非常不平衡。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在對外貿易中處於**水平,外貿依存度普遍高於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工業落後,產業配置不合理,外貿依存度也低於東部地區。
 ()外貿依存度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世界平均外貿依存度已達0.41,其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達0.384,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達0.51。而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平均為0.57。與其他世界大國的外貿依存度進行比較(2007年為例),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不僅高於印度的0.309和巴西的0.219等發展中國家,也比美國的0.23、日本的0.304等發達國家高。自1970年以來,世界對外貿易依存度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49%,而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82%1979年,我國外貿依存度為11%,低於印度、美國和日本的外貿依存度,到1990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就超過了這三個大國的水平。到2007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0.70,不僅遠高於美國和日本,甚至比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和巴西也要高出兩倍以上。如此高的外貿依存的,在國際上是不多見的。
二、我國較高外貿依存度的原因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
隨著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技術等協調框架的建立,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製度保障,促進了生產要素的跨國界流動,為我國出口貿易創造了條件。我國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益*多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開放的程度進一步加大,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密不可分,外貿依存度也隨著大幅提高。因此,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高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相吻合。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進出口增長率快於GDP增長率。因此,我國對外貿易與GDP的相對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這導致中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並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加入WTO以來,中國GDP2001年的11620.1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49106.1億美元,年均增長9.7%。同時,中國的進出口額從2001年的5096.5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2072.2億美元,年均增長18.3%
 ()國內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比重較低
一般認為,當一國GDP中**產業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發展滯後時,進出口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或簡單加工的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此類產品都將計入對外貿易總額中,這樣以貿易計算的外貿依存度就比較高;而當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較高時,對外貿易獲得利益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資本、技術及服務貿易等方式,而不是商品進出口,這樣以貿易計算的外貿依存度就比較低。我國國內產業結構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第三產業的比重偏低,這是造成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
加工貿易主要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行組裝之後再出口到國外,其*大特點是產品增值率低,產品直接麵向國際市場,兩頭在外。所以,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越高,對外貿易依存度就越高。長期以來,加工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較大。2008年,中國對外貿易中基本隻是生產加工程序在國內完成,並且技術含量低,產業關聯帶動作用差。因此,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特點使其無法真正發揮對外貿易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運用包含大量加工貿易在內的外貿依存度指標,使其有虛增的成分。
我國外貿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一方麵使中國經濟更加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與國際接軌,享受國際分工和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但另一方麵,由於和世界經濟的聯係加強,外部經濟動蕩很可能會影響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處於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