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檢測門阻擋消費者維權之路
日期:2025-05-07 07:52
瀏覽次數:1291
摘要:
檢測門阻擋消費者維權之路。高昂的檢測費用增加了維權成本,往往讓消費者望而卻步,一些不法商家也因為知道檢測費用高、消費者承擔不起而大肆欺詐消費者。
而另外還有些問題卻苦於檢測難、找不到證據,工商部門也無法為消費者維權。
新聞背景
今年5月份,撫順市民王先生在沈陽市東陵區一家汽車4S店購買了一台某**轎車。“提車後那幾天一直下雨,我就冇怎麼出門,天晴後去洗車時,洗車的小夥兒說我的車有問題。”王先生說,當時洗車工在擦車時,發現汽車前臉處有一塊四五平方厘米的漆和其他的不一樣,不僅有色差,而且那塊漆明顯要薄一些。該店老板在查看後斷定,這塊漆是後噴上去的,可能是此前該車遭遇過事故,或者被堅硬的物體劃過。
王先生說,他查看後發現這塊漆確實不是原車漆,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話是看不出來的。“這是新車啊,剛買的車就出現這樣的問題讓我很上火。”王先生說,他*擔心的是這輛車出過事兒,萬一其他地方再存在隱患,將來會更加麻煩。
此後不久,王先生和朋友開車來到購車的那家4S店。“我把情況和4S店說完後,店方矢口否認。”王先生說。
*後,王先生找到該4S店負責人,負責人也稱汽車在店內時不可能有問題,一定是消費者自己的過錯,無法退換車。並稱消費者可以去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判定是4S店的問題,他們願意負全責。
維權:找不到檢測機構
“我相信4S店一定知道這輛車是怎麼劃壞的,我不能縱容他們的這種行為。”王先生說,如果這次讓他們得逞的話,還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遭遇欺詐。
從5月份開始,王先生便開始了維權之路。
可是,令他遺憾的是,他谘詢了遼寧省多家檢測機構,對方都稱無法做該項檢測,*後,王先生通過朋友得知國內隻有天津一家機構可以檢測,但由於路途遙遠,加上自己工作繁忙,一直冇抽出時間去。“朋友勸過放棄吧,為了一塊漆跑到天津去檢測會讓人笑話的。”王先生說,老百姓的維權之路真的是很艱難。
不過,近日記者聯係了王先生所說的這家檢測機構———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汽車檢測中心),工作人員遺憾地表示,該項目他們也不能檢測,至於國內哪裡能檢測,他也冇聽說過。
近日記者又聯係了國內10家可以檢測汽車及零部件的檢驗機構,對方都稱無法檢測該項目。
工商部門:苦於檢測難、找不到證據,無法為消費者維權
沈陽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工商部門接到了很多有關汽車4S店的投訴,投訴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的比較嚴重,比如有消費者投訴稱從4S店新提的車卻顯示跑了幾百公裡,有的4S店對部分緊俏車型違規加價售車等。工商部門經過核實,對部分問題已經給予了解決,但對於有些問題卻苦於檢測難、找不到證據,而無法為消費者維權。
工商部門表示,消費者應該多與工商部門或消協溝通,共同尋找解決辦法,有時死結會解開。
律師:不要貿然自行檢測
遼寧誠銘律師事務所主任秦大軍表示,很多消費者投訴或起訴卻缺乏證據。消費者應該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自行貿然檢測,如果商家認可檢測行為,可以要求其出具書麵**。如果商家不認可檢測行為,則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起訴,向法院提出檢測申請,然後由法院**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還有哪些維權被擋在檢測門外
懷疑300多元買的羽絨服有問題,檢測費卻夠買三四件羽絨服了。
懷疑8000多元買的家具甲醛超標,檢測時卻得把家具毀掉……
現實生活中,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增強了,但卻遭遇很多客觀的無奈。
案例一:檢測甲醛,家具要毀掉
去年9月份,消費者黃先生在沈陽一家具賣場看好了一個臥房四件套,“店裡的家具幾乎冇有味兒,銷售人員說她家的家具環保係數高,甲醛肯定不超標。”黃先生說,他購買家具*在意的就是環保係數,於是買下了全套家具,花了8000多元。
家具到家後,黃先**現家具有味,安裝工人說屬於正常現象,黃先生也就冇太在意。在通風近半年後,今年3月份黃先生入住了新房,發現家具味道仍然很大,居住了一段時間後感覺到有些頭暈。可是,當黃先生去找到經銷商時,對方卻告知家具冇問題,如果消費者認為有問題可以去檢測,檢測結果如顯示不合格全額退款。
“我一打聽,檢驗機構都說得破壞性檢測,這樣我的家具就冇法用了。”黃先生說,如果檢測出問題還好,這些錢可以找商家索賠,但是萬一冇問題,自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想到這些,他就忍氣吞聲了。
近日記者從遼寧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了解到,家具產品甲醛檢測確實得進行破壞性檢測,否則無法測試甲醛含量,檢驗前,需按照一定比例在家具的不同部位截取一定的樣本。“檢測過的家具肯定是用不了了。”工作人員說。
案例二:一件羽絨服檢測費夠買三四件
今年初,消費者蔡女士網購了一件羽絨服,商家宣稱該款羽絨服為90%白鴨絨,充絨量480克,羽絨服的蓬鬆度非常好,用手摸不到梗。因看到款式比較新穎,蔡女士就購買了一件,花了320元。
可是,貨物郵寄到家後,蔡女士發現,羽絨服麵料和圖片的不太一樣,還有較大的色差,用手就能摸到鴨毛梗,羽絨服還有一股怪味。“我懷疑根本冇有90%的鴨絨。”蔡女士說,於是她聯係了賣家,賣家稱色差是相機的原因,而對於鴨絨含量,賣家堅稱是90%的白鴨絨,如果不信可以去檢測,有問題他們可以按照消法退一賠一。
為此,蔡女士谘詢了檢測部門,發現檢測費用高達上千元。
近日記者谘詢了遼寧省纖維檢驗局,工作人員坦言,羽絨服的主要檢測項目確實比較貴,其中充絨量為280元、含絨量550元、清潔度180元、蓬鬆度100元,這些項目加起來共計1110元。“即便檢測產品有問題再賠我一件羽絨服也不劃算啊!”蔡女士說,她隻好自認倒黴。
檢驗機構:檢測費用高是因為過程較複雜
近日,沈陽一家質檢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檢測費用確實比較高,但是,檢測費用的多少不是檢測機構自己定的,而是經過物價部門審批的,是比較合理的。檢測費的多少是根據難易程度而確定的,一般來說,每項的檢測費用*少的隻有幾十元,多的幾百元,但是消費者維權時往往需要檢測多個項目,而每個項目都需要經過在實驗室使用儀器進行測試,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不像消費者想象的那樣容易。